当前位置:首页 > 天辰注册 > 正文

为什么现在不推荐打点滴

摘要: 疫情期间为什么不给输液 疫情期间不输液是为了防止疫情的感染及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它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以及飞沫接触而引起传染。如果这时...

疫情期间为什么不给输液

疫情期间不输液是为了防止疫情的感染及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它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以及飞沫接触而引起传染。如果这时候去医院会增加感染几率的。新冠状病毒传播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从这3方面进行预防,要把病人隔离,与正常人分开。也要切断传播途径,因新冠病毒是空气传播,应当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应当戴好口罩、护目镜手套等,以防接触到冠状病毒患者分泌物或者气溶胶传染上冠状病毒。

预防新冠肺炎的措施如下: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佩、戴口罩、实行公筷制,打喷嚏或者咳嗽时用纸巾掩住口鼻,保持家庭及工作场所通风良好。

2、保证充足的休息及睡眠,避免过度疲劳,营养要均衡,要适量运动。

3、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

4、14天内去过高风险地区或者与确诊患者、疑似病例有接触史的应主动自我隔离,并主动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5、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握敏呼吸道症状时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行册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第四十二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档皮宏病扩散的场所。

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

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中医为何不主张输液?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到秋冬,老年人都一窝蜂的到医院通血管,听说可以防中风。

甚至有人认为输液可以给血管“洗澡”,有避免血管堵塞、疏通血管的作用。

打点滴真的可以通血管吗?

答案是不能。

相反的是,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去输液,不仅不能防病,反而会出问题,好的医生也不会这样推荐。

输液的目的是什么呢?

通畅血管

可是血管中的血栓真的可以这样去掉吗?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身体中造成血管堵塞的物质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薯困唯

它们不仅会刺激炎症的产生,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还会慢慢地在血管内形成动脉硬化斑块,“长”在血管壁上,并且越积越多,最后形成血栓。

按照医学理论,血管上的斑块应该让它稳定在那里,再通过降低血脂延缓它的增长,而不是去招惹它,以免它掉落后随血液流动,进入大脑或肺中,引起脑梗或肺栓塞,危及生命。

中医为何不主张输液呢?

首先,从温度上来说,点滴的温度较低,冰凉的液体源源不断地输入体内,身体就要消耗能量去温热它。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十分耗元气的。

更何况,老年人本身就身体机能衰退,更禁不起这样消耗!

其次,中医补水,讲究的是“活水”,就是能被脾胃运化、被身体利用的水。

而直接输入人体内的点滴,是没有经过运化的,身体不能利用,只能算是停滞的水饮!

血管老化表现在血管变脆、变硬,静脉曲张,血管堵塞,动脉斑块等情况。尺迟

由此可见,主要分为血管本身的变化以及血液的质量变差。

前者比如血管变脆、变硬,在中医上看是由于血管长期得不到充足的津液濡养,类似于长期放在室外的塑料管,一掰就数培容易断掉。

很多高血压的患者虽然在服用降压药,但是依然出现了脑溢血等问题,其中的原因是因为脑部的血管长期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濡养,导致毛细血管变脆。

所以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因为当患者情绪过分激动时,血压陡然增高,就会导致脑血管破裂而发生「脑卒中」(脑溢血)。

另一方面,血液的质量出现了问题。比如血管堵塞、动脉斑块、血液粘稠、三高等,这些都可以理解成血液中的垃圾多了形成的瘀滞。

好比黄河下游,河水流速变缓,河水量变小,就容易有泥沙沉积,形成黄河三角洲。

身体里面有动脉、静脉两种血管动脉是从心脏出去,把心脏里面打出来的血输送到全身,而静脉呢是相反方向,把身体各处的血收敛回心脏。

从中医上来讲,血管属于筋,肝主筋,肝胆相表里,所以血管的质量问题同样也是跟肝胆有关系。

另一方面,如果身体的血液回流速度一直都是非常快的话,肯定也不会有淤堵,就像是黄河上游因为地势落差的关系,流速一直很快,所以不会有泥沙沉积。

这样可以总结为,血管衰老,其实跟津液濡养,心脏动力以及肝胆经络都有关系。当然是身体一个整体,各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一个地方出问题,其他的地方也都会出现问题。

如何正确预防以及防止血管衰老?

一 适度运动。

走路,可是个老少皆宜的事儿。根据身体的情况,每天可以走路6000-1W步,对于血脂高、血液粘稠这些问题都有不错的效果。

二 定期刮胆经

可以帮助疏通肝胆经络,自然对血管有好处

三 饮食方面

不过食油腻,适度即可,晚餐尽量能清淡些,避免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代谢不畅,形成垃圾积存。

四 找中医根据情况配些调理的汤药

现在发烧为什么不让打针了-国家规定发烧不能打针的原因

;     做烂滚现在发烧基本很少有打针的,特别是针对儿童,其实发烧打不打针还得看医生怎么说,并不是发烧必须得打针就会好,吃点退烧药也是可以好的,总是打针对身体也会有副作用,具体可以看看趣丁网带来的纯余介绍。

现在发烧为什么不让打针了

      不是说发烧就一定要打针的,根据病情不同选择也很多,医生需要根据病情采取治疗方案,可以暂时口服药物治疗。多喝水,注意休息保暖,观察症状,如果症状不缓解可以考虑输液治疗。

国家规定发烧不能打针的原因

      国家并没有规定发烧不能打针,只是建议小孩发烧不要打针,有些儿童打针是会有副作用存在的。

      从用药安全角度出发,静脉输液也有一定的隐患,如药物过敏;输液本身的风险就高,受药物、导管、操作手法等多因素影响,容易产生输液反应;儿童不能耐受长时间坐着输液,容易乱动,造成输液渗出。

      另外,输液室本身就是一个容易交叉感染的场所。儿童用药优先推荐口服药物,其次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适合于伴发细菌感染的情况,这部分患儿也并非一定要输液,可以先口服抗生素。是否要选择输液,应该由专业医师根据具历辩体病情判断,请勿主动要求。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医院取消门诊输液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不是越来越多的医院取消门诊输液,而是国家要求三甲医院必须取消成人输液。目的是为了减少最基本的医疗服务,让基层服务的到保障。

      对于三甲医院来说,普通输液属于一个基本医疗服务,而对于社区服务中心,因为信任不足,造成了大医院爆满,小医院吃不上饭的结局,为了平衡医疗服务,预防最基层的一级社区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垮掉。

      国家要求,可以在三甲医院开药,到社区医院输液,这样两全其美,一方面让大医院不至于因为静脉输液准备大场地,减少交叉感染。另一方面让小医院可以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现在很多医生不建议输液,这是为什么?

我们要牢记“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用药原则。输液并不能够让病好得更快,过度输液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有些人认为很多医生都不建议病人输液,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输液只是一种治疗手段,而并不是药物。输液时除了葡萄糖水之外还有抗生素,激素喊首,退烧药等等,如果我们经常输液,很有可能会引发急性心衰,甚至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我们人体当中菌群失调,抗病能力有所下降。

为什么现在医院都不允许给人们轻易的输液呢?

确实对于许多人而言,如果自己输液的话,很有可能会让自己感冒好得快一些,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的话,每个成年人他感冒发烧的频率是一年两次,但对于许多小孩子而言,他们感冒发烧的频率会更加多,一年有可能多达10多次,因此如果每次感冒就要输液的话,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人体当中会存在许许多多的抗生素。

抗生素听起来是好的,但实际上在人体当中我们用的越少越好,剂量越小越好,如果我们习惯于使用抗生素来最好差冲的疾病,那么人体当中将会产生类似于耐药性提高的变化,如果我们抗生素用得越来越多,我们再输液效果就会变得越来越差,一生病就用抗生素,初级的抗生素不好用那就用高级的抗生素,这样的情况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后续有可能会没有可行的办法,只能够靠自身的机体免疫力自行恢复。

输液是一个不错的治疗方式,但是如果我们选择的药物抗生素越来越郑庆数多,那么就会对身体产生伤害,无论是对于成年人还是对于孩子来说,额外使用抗生素会造成耐药菌产生,孩子体内自然存在的益生菌将会失调,孩子经常输液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而且也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我们要知道,能不给孩子输液,就尽量不给孩子输液。

国家是不是规定不能打点滴?

目前国内没有明确规定不能打点滴,不过国家及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均出台相应方案,要求减少不合理的静脉输液,也有部分地区开始医疗机构全面停止门诊输液,还有把53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列入门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名单。

部分地区已逐步实施大型医院停止普通门诊静脉输液工作(急诊、儿科门诊除外),因专业或病种治疗特殊,确实需要门诊输液治疗的科室,应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报备同意,实施停止普通门诊静脉输液工作的大型医院数要达到总数的50%。

扩展资料

53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列入门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名单,包括内科24种、外科18种、妇科7种、儿科4种,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需紧急处理这3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以下是各种不需要输大盯液的名单。

一、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_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二、外科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三、妇科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功血)

四、儿科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塌仿拍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团羡不高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海南公布53种门诊不输液病种

发表评论